top of page

心性关怀专业培训 学员学习日志之开学篇

Nov 10, 2024

6 min read

0

0

0

2024年4月14日的《心性关怀专业培训》开学典礼过去已有一周。初级一和初级二两个班级都已经进入了正式课程阶段。来自全国各地的109位学员,带着他们不同的过往经历、不同的专业视角和不同的成长期许,相聚于“心性关怀”的主题下,唤醒内心的爱与能量之光,温暖自己,照亮他人。



        请听他们的心灵感悟和心路历程。


 今天,幸运的我终于有机会“回归”到我的“老本行”。从未涉足安宁疗护的我,作为一个“全新学员”、一个满腔热情又满心担忧的北京慈愿新晋志愿者,参加了“心性关怀专业培训”开学典礼。



        我学的是医学社会工作专业,从事社工十二年,当前是一名自由社工,又是一名从未涉足安宁疗护领域的“小白”。能否胜任这样宏大的生命课题,我始终忐忑不安,我不断在心里自问:“我为什么如此突然而决然地,要来学习心性关怀?”



        我的报名CPE学习是“突然发生”的。那天我正在参加北京慈愿“非暴力沟通工作坊”的线下课程,我在那两天的工作坊学习中发生了可察觉的、不可思议的成长与变化。不论是我医务社工的专业学习所掌握的书本经验,还是我十几年耕耘社区治理所获得的实务经验,都在这段学习中变成了具体可感的“真诚的技术”。



        观察不是评价的傲慢,同理也绝非做作的炫技,我从无从识别彼此的感受,逐渐开始能够有一些时刻感应到彼此的感受、回应彼此的需求、丰富彼此的生命。



        在这样的氛围当中,我得知了《心性关怀专业培训》课程,并赶在招生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,完成了报名。



        参加录取面试前夕,我还在担心工作与课程会不会有冲突,担忧学习内容与实践的要求会不会难以达成,甚至不乏功利地担心参加培训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或让我变成什么。于是我“唐突地”和北京慈愿的老师通了电话……于是,就有了面试当天我的早早的上线、紧张的等待和投入的交流。



        在面试结束的那一刻我无比轻松,因为我知道,不论我是不是面试通过、不论我在不在次轮学习培训当中、不论我学习期间出现了什么小问题或者小挑战,我都走在自己的路上,秉着敬畏生命、尊重生命的理念,做着影响生命、服务生命的探索。



        我想,如果心性关怀作为一种心理技术或者生活方式,如果我在创造改变、产生连结的路上想要越走越远,那么这次学习一定如此值得。



​        今天,带着一份“突然”和一份“决然”作为行囊,我将开启本次学习修行的旅程,期待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实践,收获对于心性疗护认知与技能的综合提升。也无比感谢,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公益文化促进(心性关怀)工委会和北京慈愿工作站共同搭建的学习平台,让我们有机会享受如此精心的组织筹备、用心的课程安排以及贴心的学习服务。相信未来这三个月的时间里,我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。

  

 今天是2024年4月14日,《心性关怀专业培训》课程开学了。在开学典礼上,我看到很多熟悉的朋友和新老学员欢聚一堂,心里感觉无比的温暖与欢欣。一群来自不同行业、有着共同志向的人因为安宁疗护志业聚在一起,为了更好、更专业的服务生命,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,彼此陪伴、彼此滋养。



        我初次接触临终关怀这个概念是在上个世纪。1996年夏天,刚毕业的我来到北京,通过厚厚的北京黄页找到了一家临终关怀疗养院。住在这里的患者,短则几天,长则两周到一个多月,就永远地离开了。这里工作人员有限,亟需社会力量支持,但却只接受团体或单位组织来这里做义工,个人不能直接参与。2012年,我开始用业余时间投入贫困山区慈善关怀和冬令物资发放、敬老院关怀、大病儿童关怀等社会活动中,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梦想终于落地生根。



        2023年初,一部叫《少年派2》的电视剧,让我看到关于一个临终患者在家属、医护和志愿者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故事。至此,20多年的往事、阅历和积累,终于集结为一个强烈愿望——成为一个专业的安宁疗护志愿者。



        终于,我遇到了北京慈愿工作站——一个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工委挂牌的非营利机构,它致力于凝聚志愿者的力量,用心性关怀的专业培训和临床支持,为社会提供生命关怀与安宁疗护的骨干力量。



        《心性关怀专业培训》课程给我们打开了专业学习之门,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阵容,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作业,让我们从懵懂到略知一二,并在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下走到患者和家属身边,用我们的慈悲心与专业技巧帮助患者善终、家属善别。



        开学典礼后的第一堂课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,导师以“家系图”——沟通——联接,在不同的患者和家属关系中找到切入点,进而帮助患者完成四道人生(道谢、道歉、道爱、道别)。第一堂课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,期待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,与同学们共同成长。



        期待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,与同学们共同成长。


    2024年4月14日,2024年度心性关怀专业培训初级班开班了。我2023年参加并完成了初级一的学习与考核,取得了证书。今年,我又报名了初级二的学习。



        开班之前,我打开电脑,找出我参加初级一培训时的课程表、课件、作业,在回顾的过程中,我简单地做了一点统计和计算题,总结如下:



        1. 课程历时75天,从2023年7月16日至10月1日;



        2. 3位导师为我们上了12次课,2次一对一辅导;



        3. 读了2本必读书——《让呼吸化为空气》《西藏生死书》;写了1篇个人培训目标,1580字;2篇逐字复盘反思笔记,合计11000字;2篇月度心得反馈,合计4700字;1篇期末学习总结,1500字;总结下来,我读了44万字,写了18780字。



​        4. 做了3360分钟的临床关怀。



        数字有一个好处,它能把一个事物比较具体地呈现出来,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回头看看自己是怎样从CPE初级一走过来的,就好像用脚步丈量着山川大地,回头一望,每一步都算数。



​        打开每一份作业,我又想起了它们是如何完成的。



        两份逐字复盘反思笔记作业是根据我的两次临床关怀案例写成的。每次结束关怀回到家后,我尽量趁着记忆还新鲜,第一时间把实践的过程、服务中双方的对话、双方的重要表情或语气、我对这些话语或表情的内心反应、我给予的行为反馈等信息,对着手机录音口头复述下来,再转成文字给自己看。这样,在写复盘反思的时候,这些鲜活的素材就可以直接用来复制粘贴了。



        要完成两份月度心得反馈,最重要的是认真听课,做好课堂笔记,随时在本上记录下即时生成的学习感悟,课后也要第一时间做回顾总结,记录下来。包括每一次一对一辅导时导师传达出来的重要信息,都要及时整理、记录、反思、应用。功夫下到平时,到写作业的时候,就可以信手拈来了。



        读完该读的书,写完该写的作业,到期末总结的时候,也是水到渠成。



        我的学习经验是:既然我选择了安宁疗护作为我人生下半场的事业,我就要把每一次安宁疗护的学习放在这个阶段最优先的位置上,有意识地为自己安排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空间,最大限度地帮助自己心无旁骛地完成学习。作为忙碌的成年人、职场人,深入的学习着实不易,更应该为自己做好心理建设,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,自己帮助自己,日后才有能力帮助别人。



        今天,我即将开启初级二的学习旅程,就好像我走出安宁疗护的幼儿园阶段,背起书包上小学。也很巧,今年是我的半百之年,我把这一年视为我人生的新乐章启奏。我想,就保持着这样一种孩童般的好奇与憧憬,迎接未来的学习与践行,定不负光阴!



        北京慈愿工作站是一个学习型公益组织。我身为北京慈愿的志愿者,常常感到我更像一个学习者,一个践行者。安宁疗护志愿者的成长就应该是这样吧——且学且长,且长且学,祝福我自己和每一位同修伙伴都能长成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样子。​



Nov 10, 2024

6 min read

0

0

0

Related Posts

Comments

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.
bottom of page